滔滔錢江水,悠悠古海塘。昨日上午,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開館。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周江勇出席開館儀式并宣布開館。戚哮虎、許明、繆承潮出席。
千百年來,為抵御大潮入侵,人們在河口兩岸修筑錢塘江海塘,不僅留下規(guī)模宏偉、構筑精巧的歷史遺跡,更映襯著人與自然相偕而行、和諧互動的生動場景。歷時三年竣工的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位于江干區(qū)九堡文體中心南樓一至二層和四層局部,是江干區(qū)首個國有博物館,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海塘遺址博物館。博物館總面積6200平方米,包括遺址廳、海塘文化廳、臨展廳和非遺廳(館),是全面展示杭州錢塘江海塘文化,集收藏、研究、體驗、教育為一體的遺址類專題博物館。
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堅持“開放性、體驗式、智慧化”的理念,將文化遺產保護、考古發(fā)掘與文化傳承相結合,與江干地域文化相匯聚,與江干人文精神相輝映,與鄉(xiāng)愁記憶相融合。一層為海塘遺址廳和臨展廳,其中遺址廳是整個博物館的核心部分,實景展現明清時期古海塘風貌。二層為海塘文化廳,以“滄海桑田隔一堤”為主題,設潮漲潮落、塘筑千年、濤聲依舊三個單元,講述海塘歷史演變和堤塘修筑技術革新歷程,提煉出“勇立潮頭、大氣開放、互通共榮”的錢塘江文化新內涵。四層為江干區(qū)非物質文化遺產館,用開放體驗的形式彰顯非遺活態(tài)傳承特色,將保護、傳承、研學有機結合,做到非遺“見人見物見生活”。
開館當天,江干區(qū)首支博物館志愿服務隊——文物守望者隊正式授旗。“悠游江干”旅游線路同步對外發(fā)布,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作為線路中重要的旅游點頗受關注。隨著舞獅點睛儀式的完成,博物館大門徐徐打開,第一批游客進館參觀,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感受海塘的文化魅力。博物館內茶歇區(qū)、激光雕刻、活字印刷各類體驗活動應接不暇,四樓非遺館杭羅織造技藝、江干剪紙、傳統戲劇服裝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相繼入駐,吸引不少游客駐足停留。
開館儀式的配套活動也精彩紛呈。其中,“發(fā)現杭州2019——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盤點”暨出土文物展邀請了蕭山博物館、良渚博物院等20余家文博單位,共同回望2019年考古歷程,分享考古故事。出土文物展作為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第一個臨展亮相一樓臨展廳,近500件(組)出自考古工地的重點文物首次公開露面,為開館助陣。
杭州日報訊(首席記者 趙芳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