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首頁  經濟熱點 民營經濟 浙江股市 區(qū)域發(fā)展 專業(yè)市場 企業(yè)動態(tài) 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 浙江產經 浙江樓市

丟失身份證即時失效堵塞犯罪空間

作者: 時間:2016年10月08日 信息來源:現(xiàn)代金報

        記者6日從公安部獲悉,公安部已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系統(tǒng)并于近日上線試運行。該信息系統(tǒng)具備數(shù)據(jù)實時更新和動態(tài)維護功能,通過社會各用證部門和單位聯(lián)網核查,實現(xiàn)所有丟失、被盜居民身份證即時失效,無法在社會上繼續(xù)使用。該系統(tǒng)將在銀行試點后提供社會各用證部門,與現(xiàn)有的公民身份信息系統(tǒng)進行聯(lián)網核查。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長期以來,各種層出不窮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,之所以能夠不斷泛濫恣肆,除了“個人信息泄露”,另外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條件和背景正是:由于丟失后的身份證無法做到“掛失即失效”——即使掛失后,也仍能被他人正常使用,犯罪分子能夠十分輕松地通過冒用盜用他人身份證,開辦大量非實名的銀行卡、手機卡,作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工具,并以此逃避執(zhí)法部門的追蹤、打擊。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這正像此前媒體曾報道的:“只要支付500元到1300元,便可以在網上輕松買到包括他人真實身份證在內的銀行卡、手機卡”,而這些他人真實身份證,“大都是身份證遺失后,被人搜集再銷售的”。另據(jù)專家推算,“我國每年丟失、被盜的二代身份證可達數(shù)百萬張”。這種背景下,如果能實現(xiàn)“身份證掛失即失效”,勢必能從源頭上有效斬斷滋生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鏈條。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不過,在歡迎和振奮的同時,恐怕也要看到,要想真正做到“身份證掛失即失效”,公安部門的“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系統(tǒng)”,盡管確實是其中至關重要的基礎平臺和關鍵第一步,但又并非事情的全部。除此之外,實際上還需其他各方面進一步共同努力和全面配合、配套。比如,首先,對于個人來說,當自己丟失或被盜身份證之后,必須及時向公安機關掛失,以便相關信息能及時輸入“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系統(tǒng)”。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更重要的是,除了個人及時掛失,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所有身份證使用部門,還必須同時實現(xiàn)與公安部門的“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系統(tǒng)”實時聯(lián)網,并保證這些部門在聯(lián)網查驗過程中嚴格認真依法履行“人證一致性”的核查責任。很明顯,如果任何一個用證部門不與公安系統(tǒng)聯(lián)網,或者即使聯(lián)網,也并不認真履行“人證一致性”核查責任,或者疏于核查,或者甚至故意放縱,那么即便有“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系統(tǒng)”,身份證冒用盜用現(xiàn)象仍不可能根本禁絕。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而要確保這一點,除了明確用證部門的核查責任外,無疑還必須進一步配套強化相關的懲戒措施,也即,一旦相關用證部門不認真履行身份證審核責任,導致冒用身份證也能辦理手機卡、銀行卡,相關用證部門也必須接受處罰。而目前我們在這方面,無疑還存在明顯不足。比如,盡管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一直頻發(fā),且背后幾乎都存在冒用身份證開辦手機卡、銀行卡現(xiàn)象,但我們卻很少看到相關電信運營商、銀行被追究“把關不嚴”的法律責任。

  • 191人
  • 0人
最新文章
版權和免責聲明:
1.凡注有“浙江民營企業(yè)網”的文章,均為浙江民營企業(yè)網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
2.未注明來源或轉載自其他媒體的文章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;如果您認為文章有可能損害您的利益或知識產權,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
關于我們 | About zj123 |法律聲明 | 友情鏈接 | 建議留言 | 網站地圖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最新資訊

客服:0571-87896971 客服傳真:0571-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

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© 2002-2012 zj12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網監(jiān)網監(jiān)

浙ICP備11047537號-1